圖①:殲-11B戰機編隊飛越雪線實施巡航。
圖②:新保障模式盤活用好各類資源,保障效率明顯提升。
圖③:快速開設野戰加油站。
圖④:集裝箱營房的投入使用,改善了官兵野外駐訓條件。
圖⑤:各保障分隊密切配合,為即將執行任務的戰機加油、充電。
圖⑥:多型戰機列陣雪域高原,錘煉備戰打仗能力。
10月18日,一場軍民融合機動保障演習在雪域高原某民航機場拉開戰幕,殲擊機、轟炸機、運輸機先后展開警巡、轟炸、搜救等課目訓練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戰鷹一著陸,加油車、牽引車、充氧車等多種保障車輛疾馳而至,軍地保障人員緊急搶修跑道、架設野外通信設備、掛載航空彈藥……帶隊執行保障任務的某場站副政委滕佳益告訴記者:“多型戰機進駐高原陌生機場,能夠快速形成戰斗力,得益于在新體制下探索形成的軍地聯合保障模式。”
多年來,戰機進駐無空軍部隊依托的高原陌生地域,伴隨保障效能往往受到制約。為破解這一難題,西部戰區空軍積極探索新體制下軍民聯合保障新模式,最大限度盤活用好資源,整合任務地域內不同軍兵種力量,密切開展軍地協同,實現了軍地各類資源按保障需求統一分組調配使用。
據悉,目前西部戰區空軍駐訓部隊與高原機場航站建立協作機制,初步實現了軍地保障信息利用一體化、保障力量運用一體化。按照這一模式,軍地攜手完成了邊境空中封鎖、高原陌生地域實彈實投等重大保障任務。記者看到,在此次軍民融合機動保障演習中,機場塔臺軍地飛行指揮員共用網絡化指揮系統,及時、準確地向執行各類任務的戰機和民航班機發出了一道道指令。